阿美族
阿美族通常自稱為「Pangcah」或「Amis」。阿美族語「Pangcah」的意思是「人」或「同族」,而「Amis」是「北方」的意思。而「阿美」一詞,就是從「Amis」簡化而來的。

阿美族人口有209,203人(1073)人,是臺灣原住民裡,人數最多的一族。北至花蓮、南至屏東的恆春半島,主要分佈在台灣東部地區,依居住地還可分成五個族群:南勢阿美(花蓮阿美)、秀姑巒阿美(花東縱谷北段阿美)、海岸阿美(東海岸阿美)、卑南阿美(縱谷南段或稱台東阿美)、恆春阿美。


海岸阿美
海岸阿美主要散居在台11線上,佔東海岸沿線總人口數的2/3以上,是台11線上最主要的族群。作家廖鴻基形容他們是親海和樂、如海洋泱泱漫漫的民族。目前主要分布在水璉、磯崎、新社、豐濱、大港口、靜埔等等。

(特別精選)港口部落的巫文化
日人鈴木 質所著的「台灣原住民風俗」一書,對於原住民社會的女巫有詳盡的描述:「女巫可以說是掌握原住民的宗教大權,對他們的精神世界發揮很大的影響力」。

在台灣原住民社會裡,舉凡治病、占卜、消災、祈福等等,都與巫師息息相關。部落裡的巫師以世襲制為主,亦有師徒傳承制。然而日治時期因為皇民化運動的影響,傳統文化屢屢受到禁止,導致巫師文化面臨斷層與失傳困境,港口部落的阿美族人也面臨同樣的問題。

近年來,有別於教會信仰在部落裡的強大影響力,港口部落對「巫文化」的振興顯得更為積極。吉普巒文化協會總幹事Lafay(陳英彥),是部落裡的中生代知識女性。因為受到父母親熱情的感動,驅使她回到部落從事文化保存的工作。

十多年前,已經71歲的父親陳精志先生,一頭花白頭髮的腦袋裡,想的是如何保存阿美族的傳統文化。父親想在部落成立樂舞團體,採集古謠與舞蹈,他希望Lafay可以回來部落重旁協助。Lafay從小生長在在那個母語被禁止的年代,原本是很抗拒原住民的身分,直到回到部落,認識自己的文化母體後完全改觀。現在的她,常形容自己的身體是擁有靈魂的。

來自於四代的巫師家庭的Lafay,延續父親陳精志遺留的心願,持續巫師文化的傳承工作。由於巫師文化,兼具與神靈溝通、醫術屬性的特色,在沒有文字的時代,是重要的心靈和生活象徵。巫文化目前也是港口部落很重要的文化特色。

資料來源:
交通部觀光局東管處
台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
台灣原住民風俗 鈴木 質著
台灣的原住民族 (宮本延人著)
台11線 藍色太平洋(廖鴻基編著)

觀看正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