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余風,筆名「南極冰魚」,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。 著有《逐路臺灣:你所不知道的公路傳奇》、《追尋路面電車:遇見日本城市風景》。 部落格「新南極轉運站」中,涵蓋國內外各式鐵公路知識與見聞。 目前累積造訪人次已高達900多萬(截至2018.05)。
「逐路台灣」的中文系助理教授
余風坦承,最常被訪問的兩個問題,不外乎「余風這個名字是本名還是藝名?」以及「你學中文的,怎麼對公路那麼有興趣?」。 第一個問題,余風是本名,如假包換,百分之百。至於對公路的興趣,余風笑著說,「本科系不一定要跟興趣結合嘛!如果興趣跟工作結合的話,就會有怠惰感,就會覺得很討厭。所以我是盡量不要把它做結合啦!」 這位對公路充滿熱愛的大男孩,不說還真不知道他在大學裡擔任助理教授。隨口一提,都可以解釋甲骨文跟金文的由來,提筆也能輕易演繹古人的智慧。
部落格「新南極轉運站」緣起
2006年夏天,余風第一次騎著機車環島,「觀察公路,騎機車最方便。你所看到的風景,就整個展現在你眼前,不像開車的話,會被擋風玻璃框住。」。結束旅程後,他將每天所看到的東西,整理成遊記,「新南極轉運站」部落格於是開始運作。擺脫以往人們對遊記的刻板印象,他不以Day 1、Day 2…等為單位撰寫,而是以公路的省道、縣道來分類,逐出一條獨一無二的部落格之路。 簡單的圖片,配上彷彿跟著親臨現場的文字,余風的筆觸平實而真摯。看著網誌間的字句,真的可以感受到一位很認真的人,想跟您分享些他很喜歡的事,而他也不勉強的期待著,你也能喜歡。

我愛公路,故我在公路上
記得拍攝島嶼路當天,一走進余風的研究室裡,三台大螢幕環列在桌上,螢幕上顯示著全景的google地圖,只見余風像個特務般熟練的定位、放大、再放大,風景地貌頓時無所遁形。

在室內鑽研地圖,出門也不放過任何一個認識公路的機會。儘管拍攝過程中,余風靦腆少言,但談起公路卻是滔滔不絕,從高速公路、省道、鄉道,甚至是公車站牌,都有他探索的足跡。偶爾經過一個沒看過的路牌,還會興高采烈的拍下收藏,他打趣地說:「我時常一個人開著車,前往各公路探險,有時候錯過了,還得繞一大圈回來,只為了拍一個路牌! 「一條公路,會與它經過所在的文化、人物、歷史相連,走在公路上,處處留心,很容易就能親近地方特色。」余風告訴我們。

正因他對公路的熱衷,讓他也自然地對路上的人文風情充滿興趣。不需要企劃稿,秉著學者的研究魂,所到之處,都烙印到他珍貴的底片;所遇之人,也昇華成他的摯友或是探討的主題。
近期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