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95年澳底登陸─北白川宮能久親王
1895年,甲午戰爭結束,馬關條約簽訂。臺灣全島與附屬島嶼,以及澎湖群島割讓給日本。那一刻,開啟了臺灣成為日本帝國殖民地的五十年歷史。

1895年,日本人由澳底附近登陸。
圖片來源: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典藏
日軍原本預定在基隆登陸,但知基隆的台灣民主國砲台擁有德國大砲,所以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將所率二十餘艘軍艦改以聲東擊西的戰術,假裝進攻西邊的金包里(即今之金山),於是在「松島號」戰艦的護送下,將「姬路」、「佐倉」、「豐橋」三艘運兵船,由川村景明少將指揮日本近衛軍傾其主力在東邊的澳底(今日新北市貢寮區,在鹽寮之北二公里),在五月二十九日下午二時四十分登陸,隨後於五月三十一日即佔領易守難攻的三貂嶺。
資料來院:台灣海外網

北白川宮登陸後,在澳底附近紮營。
圖片來源: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典藏
三貂角燈塔是日本人建的!
坐落在臺灣最東岬角的三貂角燈塔,是太平洋的重要指標,擁有「台灣的眼睛」這個美麗稱號。
那「三貂角」燈塔,也是喊「Santiago」的西班牙人建造的嗎?不是,其實三貂角燈塔是日本人建的!
日治期間,1929年及1931年接連發生撫順丸及華南丸船難,台灣總督府在1935年建成三貂角燈塔,當時日本人特地進口水晶玻璃作為燈炮材質,可惜在二次大戰時遭炸射損壞,至今傷痕依舊可見,至民國35年時才重新修復為現況。
近期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