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宜蘭最北的濱海小學
宜蘭大里國小,宜蘭最北偏鄉小學,1973年成立,學區橫跨三個漁村,由北而南,共有石城、大里和大溪漁港。由於當地就業機會少,加上現今社會少子化的衝擊,學校學生大大減少,從原先創校300多人,目前全校人數59人。
大里國小學區可以說是全縣最狹長的,前後大概有八公里,孩子們若想要自己徒步上學,因為路途太遙遠,幾乎不可能。
宜蘭大里國小校長洪祖熙:「家長補魚的三四點就出門了,下午也大概差不多傍晚,大概兩三點才進港,所以他們根本不可能送小朋友,所以我們如果不去接小朋友的話,他就不會來上課。」為了克服孩子們求學的種種障礙,學校有了一台專門接送小朋友的校車。
10多年不畏風雨接送孩子上下課的阿姨
63歲的大里國小工友阿姨余美華,開起車來不輸年輕人。每天清晨6:10從家中出發,到小朋友家接送上學,「去到石城第一趟差不多不到6:30,6:30到這裡去載番薯寮,番薯寮三趟走到底,回來到這裡,以前都差多7:40,現在差不多要7:45。」每天準時早起沒難倒她,曲折的小路也不是她的對手。「我沒什麼技術啦!就是膽子大而已!」
這台余阿姨駕輕就熟的校車,其實是大里國小隔壁的天公廟捐贈的,孩子們的營養午餐也由廟方負擔,最重要的目的,就是讓家長們可以安心工作,不用在工作之餘,還要擔心孩子的教育和安全。
漁村人口大量流失
「我以前一個班40、50個,現在全校才50幾個,以前還兩個班呢!」宜蘭大里國小家長會長沈河安激動地說。
從漁船的數量,也可略知一二。「石城漁港的船,以前差不多20、30台,現在10幾台而已,人口少不只一半。本地人在這邊的很少,年輕人都出外,生小孩可能10個才有一個帶回來給阿公阿嬤帶,大部分都直接帶在外面讀書。」沈河安本身是漁民,繼承爸爸留下來的船,繼續從事海上工作。相對於其他家長,他算是收入穩定、不愁吃穿的。
「我從我兒子一年級當家長會長,當到現在他五年級了,還是我!」漁村人口大量外流,留下大部分隔代教養的家庭,將近50歲的沈河安,算是數一數二年輕的了。
近期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