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畫
陳澄波「東台灣臨海道路」

繪畫緣起
上山滿之進是文人出身,自1926年至1928年擔任台灣總督,任內設立台北帝國大學(台灣大學前身)、台灣美術展覽會,對於教育、文化頗為重視。
卸任時,依例全島官員會贈送紀念金,以感念他的治台政績。不過,上山滿之進卻將1萬3000圓紀念金,全數捐給台北帝大。他只希望離台前,能帶回一幅台灣風景作品,讓他可以掛在自家中留念,因此委託台灣首位入選日本帝展的陳澄波作畫。
陳澄波為此前往東部,描繪東海岸的達奇里(今崇德部落)大斷崖;作品完成後,陳澄波拍下1張照片存在相本中,之後作品就被運回日本。
上山滿之進是山口縣人,他在遺囑中交代,要將遺物捐給山口縣防府市三哲文庫,陳澄波的畫作「東台灣臨海道路」就是其中一件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,三哲文庫改為防府市圖書館,後來由於建築物老舊,圖書館幾經遷移,陳澄波的畫作就這樣靜置於圖書館地下室。
2015年,日本教授兒玉識受山口縣防府市圖書館委託,撰寫防府市歷史,他從上山滿之進的捐贈遺物清單中,發現陳澄波遺作,讓這幅畫作在85年後重現。
傅狷夫「蘇花公路最高處」

作品介紹
隨著暗明、暗明的對比色層,逐漸從右下往左上拉高了氣勢,斜對角大膽布局,以此表達東海岸聳高斷崖的特色;筆墨上仍有古人的溫潤遺風,礬頭皴及亂柴皴等兼用。看完了高頂山洞,視線往左墬下,遙見藍海、白浪與黃石,此作品正是作者以台灣海岸風光為題的探索期。海水浪花已經不用傳統的線條鈎瞄了,已直接用花青色漬染,用留白表現白浪花的新風貌開端。
引用自《傅狷夫教授百歲誕辰紀念展書畫集》46-47